2013年年初,我跟著近二十位UEF芬蘭學生和教授在烏干達待了將近二十天,做為非洲熱帶生態學這門課程的實習考察。由於大家都是窮學生,又是一門生態
學課程的考察行程,所以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在營地紮營睡帳棚,省錢又符合課程本意更能體驗貼近大自然。行程當中的所有照片已經依照日期和地點放在我的FLICKR相簿上,不過除此之外,我還有一些綜合的心得和觀察想要分享,所以就搭配照片寫在這裡。
這一篇的主題,是烏干達的交通。
是的,烏干達的交通很亂,無庸置疑。對地廣人稀交通建設軟硬體完善的芬蘭人來說,烏干達的交通簡直就是無法預測的恐怖,連過個馬路都不知道該不該衝。但是對臺灣人來說,在很亂之餘,應該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
因為我們的交通,其實也不過比這好上一些罷了。
以交通基礎建設來說,烏干達的條件頗差。馬路不是沒有,但是城市跟城市之間的聯絡道路恐怕是最有品質的,因為即使在大城市裡也可能沒有柏油;就算有鋪上柏油大概也是聊備一格的薄薄一層, 所以路面上總是會出現碩大的坑洞,逼得人車四處閃躲;路面上的標線印象中極少,所以當然也就沒有什麼車道之間的差別;紅綠燈也不多見,多半時候都是靠各行其道的圓環,或是以『敢走就來』為最高原則的十字路口。說實在的,這樣沒有硬體規範的交通環境,外加人口密集又人人努力營生,任憑你有再好的修養或教育,恐怕最後都得跟烏干達人一樣在路上橫衝直撞,否則根本無法上路。所以到頭來,這還是環境的影響罷了。
烏干達城市裡的馬路還是可能連柏油都沒有,更不要說車道標線或紅綠燈了
由於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緣故,烏干達也是右駕的系統。對於廣大的民眾而言,汽車當然是個非常昂貴的東西,所以在烏干達街上可以看到的車子多半都是二手--從日本進口的二手車。說是二手,其實很多都是日本淘汰出來的車,翻修整理之後賣到烏干達來。如果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看見許多來自日本的蛛絲馬跡。
二手車加上破爛的路況和頻繁使用,車要不破爛也難
前方這台車很明顯的來自日本
烏干達政府頒發的行車執照,和『前世』的日本保管場所標章相映成趣
當然,一般買不起車的民眾也還是需要搭乘交通工具的。除了野雞車經營模式的跨城鎮大巴士之外,最常見的四輪交通工具是這種『計程麵包車』。營運方式很簡單:乘客區會有個小弟問你要去哪,如果是他們會經過的地點那就講好價錢上車。一路上其他的乘客要上或下都有可能,路線八成也不是直達,而是根據所有乘客的地點走最大公約路線。於是需要多久才到但憑些許運氣。要是整車坐滿中途又上上下下的,那想必就耗時了。
藍色衣服的就是攬客員
坐滿的計程麵包車
車內是真的很能塞人,我在倒數第二排
而前面也是坐滿滿
除了計程麵包車之外,另一個更便宜也更危險的交通工具是計程摩托車,當地叫他BodaBoda。摩托車司機們總是相當驕傲於自己的坐騎,常看到他們在路邊或水邊仔細清洗自己的愛車。營運方式也是簡單:問明目的地談好價,上車抓緊向前衝。車上能載幾個各憑本事,除了司機之外,三個、甚至四個乘客共乘一台也不是沒有看過。
帥氣的BodaBoda司機
路邊等著載客的成群BodaBoda
對芬蘭人來說,橫衝直撞速度快又不戴安全帽的BodaBoda簡直是恐怖到了極點。最後一天晚上,我跟十來個芬蘭同學為了體驗,坐上了BodaBoda直奔晚餐的飯店沙灘。沒戴安全帽的確是讓我有點神經緊張,但是想來在台灣的摩托車速度也不遑多讓,其實沒什麼好不適應的。但其他的芬蘭人們想必就留下了相當深刻的經驗....
除了這兩類交通工具之外,剩下的就是依賴人力的腳踏車和步行了。當然,單憑兩腳無法搬運什麼東西,所以只要可以,要搬什麼東西都會盡可能用上腳踏車。於是腳踏車也就成了『什麼都能運,只要你敢運』的狀態。
話說回來,烏干達的交通看起來真的很糟,但是我總覺得當地人應該也習慣了,或許交通事故的機會也沒有想像中得大。當地的朋友說來也是還好,但是芬蘭的教授說『這十幾年來,我的朋友們只要是過世的,都是死於車禍。而且已經死了一狗票了。』
看來這交通還是真的很糟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你正要寫下推銷式的留言,請想想你到底有沒有可能真的靠這個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