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關於臺灣流浪動物的解決方案:結紮能減少流浪動物數量的效果是有前提的

這些年有許多流浪動物團體在推廣TNVR,希望能以結紮的方式降低流浪動物數量。想起來好像很直觀,阿動物結紮後就不能生後代啦,久而久之大家都死光光流浪動物當然就消失了是不是。

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

仔細想來,『結紮可以使流浪動物最終消失』的過程,其實是建立在兩個沒有說出口的前提上的(也就是底下你所看到的括號內容)

因為
一群流浪動物沒有結紮,就會一直交配生出後代,數量不要爆增就很偷笑了,更不要奢望數量會下降。
於是
要是這群動物被結紮了,那麼就生不出後代了。(這裡的前提是結紮超全面結紮效率超高,或者是生育率其實很低所以結紮慢慢做也沒關係很快就會讓族群不再成長)
然後
被結紮的這一群動物就隨著時間漸漸老死,所以數量就下降了(這裡的前提是動物不會跑來跑去,也就是結紮的個體不會跑掉,會繼續佔著這個區域,然後更重要的是沒結紮的個體不會從群外跑進來,或就算進來了也待不住)

而說實在的,無論是為了口號緣故而簡化論述所以掠過前提不談,或是其實根本沒有想過這兩個前提,這兩個前提恰恰卻是能不能靠著結紮降低流浪動物數量的關鍵。

先來看第一個前提。

對於流浪動物的個體,結紮後當然是沒有後代。但是對於一整個流浪動物族群來說,要做到結紮後『沒有後代產生』,得要保證結紮率是百分百才行。當結紮率不到百分之百,那就一定會有後代產生。考量到結紮流浪動物的目的是『讓流浪動物數量下降,最終消失』,從整個族群的角度來看,結紮率越低則後代越多,一旦結紮率低到一個程度,那麼產生的後代就會超過族群的死亡率,於是流浪動物的數量就不可能下降了。也就是說,所有結紮人力物力跟時間金錢通通都是丟到水裡,對解決問題(讓流浪動物數量下降)是一點用也沒有。

根據上一篇文章看來,這個讓所有心血付諸東流的結紮率門檻其實不太低,只要結紮率沒有高過五成(或是更保守的估計六成以上),我們就準備看著年復一年的努力結紮,但是流浪動物還是一樣多。

而且讓我提醒一下,這還是在沒有外來移入個體(或是棄養個體)新加入的狀況下。若是有外來移入個體,那麼根據模擬,結紮率得要做到七成五,才有可能讓流浪動物數量下降。

所以,支持以TN(V)R來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的群眾,或是大力推廣TN(V)R的流浪動物保護團體,在『希望降低流浪動物數量,最終讓流浪動物消失』的共識底下都應該捫心自問:我(你)們做TN(V)R到底是打算怎麼做?在這個實行區域裡,有辦法迅速拉高結紮率到五成或甚至七成五以上嗎?

如果沒辦法拉高結紮率超過門檻,如果一個大區域(例如一個縣)內各個執行TN(V)R的單位都各行其是,只是東一隻西一隻毫無組織規劃的結紮,不願意協同合作集中火力將小區域內(例如鄉或鎮)的結紮率拉高或甚至衝到百分之百,那就真的只是在浪費時間金錢和心力,成就「永續結紮」這門行業而已。

接著來看第二個前提。

被結紮的流浪動物會漸漸老死沒錯,但是如同上一篇文章談到的,動物以傳統手術方式結紮以後是會活的更長的。所以這個『漸漸老死』,其實有點報喜不報憂,沒有清楚說明『可能要到十年動物才會老死』。當然,如果用的是輸精管結紮&子宮摘除的方式,那麼動物漸漸老死的速度就跟沒結紮一樣快,流浪動物數量的變化在數年內應該會頗有感。總之,就像上一篇文章所說的,是要選擇『流浪動物過得不太好又擾人但會快點消失』還是『流浪動物過得比較好又不擾人但會頗慢才消失』,就看各地群眾的選擇了。

不過問題更大的是,被結紮的流浪動物老死以後,當地的流浪動物數量是不是下降,其實是很難說的。

支持TN(V)R的團體總是強調,因為義工或愛爸愛媽的後續照顧以及提供食物,結紮後的流浪動物就不會亂跑而只會待在原處,因此可以『佔住』這個領域,讓其他流浪動物個體進不來或進來了待不住。可是根據這一篇研究的結果,在為期一年的觀察當中,兩個TN(V)R處理的流浪貓群裡的成貓數量卻是明顯上升的,反倒是沒有結紮的貓群的成貓數量是下降了。的確,結紮後的貓是更傾向待在群體裡面,所以TN(V)R貓群的移出率顯著較低。但是結紮貓群的外來個體移入率卻也是顯著的比沒結紮的貓群來的較高,這或許是由於前一篇文章所提到的結紮後的個體性情變溫和沒有競爭力,使得外來個體反而可以較為輕鬆安然的待下來的緣故。而且因為結紮貓群沒有競爭力也不生後代,反而讓外來個體生下來的後代存活率更高,這也是結紮貓群數量不減反增的原因。

所以,為了避免把流浪動物抓走會造成『真空效應』--流浪動物被抓走了空出一堆領域吸引其他流浪動物個體進來於是抓不勝抓沒完沒了--而支持TN(V)R但光是把流浪動物結紮顯然並不能夠阻止其他個體的移入。甚至,一個地方的流浪動物本來沒有結紮也沒有提供後續照護與餵食,結果現在做了TN(V)R反而因為提供食物吸引更多外來個體進駐加上生了後代更好養活。這一點也是執行TN(V)R的單位或組織需要審慎考慮的,畢竟,不要忘了我們的目的是『讓(該區域的)流浪動物數量下降』啊。

至於長期來看,被結紮後的動物老死以後,當地的流浪動物數量下降,也必須建立在「沒有外來動物移入」的重要前提上。如同上頭那個研究提到的,要是有外來的、沒結紮的個體移入的話,不要說是結紮個體老死以後了,就連結紮個體還沒老死之前都會因為外來個體移入,而使得當地流浪動物數量上升啊。2009年這一篇回顧研究就點出了諸多的前例都顯示出TNR並沒有辦法降低流浪動物的數量,僅有少數在地理侷限的區域由生物學家(而非一般義工)嚴格執行計畫的案例,或者是在持續強力的TNR多年以後的少數個案,才有明顯的流浪動物數量下降的趨勢。

總結來說,想要靠TN(V)R讓流浪動物數量下降直到消失,千萬不能忘記『結紮率要高過一定門檻(並且維持)』,以及『要防範外來個體移入』這兩個重要,也常常有意無意被忽略的前提。前者表示TN(V)R的執行需要相當仔細的規劃,最好能夠依照小區域的空間地理環境、人類活動狀況以及流浪動物數量,好好規劃待處理小區域的順序,集中火力與資源一個接一個的搞定後者則表示要投入相當心力防止結紮後的群體跟未結紮群體之間的移動,以及更重要的防止棄養

否則,嘴巴上說多麼在意流浪動物要用TN(V)R終結它們的苦難,但實際上TN(V)R也不過只是另一種靠著流浪動物賺錢永續經營的生意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你正要寫下推銷式的留言,請想想你到底有沒有可能真的靠這個賺錢...